白酒:先下手“吃肉”,后下手“喝汤”?降维打击来了!
开云全站连接不上
开云全站连接不上

新闻动态

白酒:先下手“吃肉”,后下手“喝汤”?降维打击来了!

发布日期:2025-07-28 20:34    点击次数:194

白酒去库存周期“后坐力”较大,先下手为强。

优秀的酒企,总是打提前量,提前谋划下一阶段重点工作,甚至是下一年度的工作,这是酒道说酒7月初走访酒企得到的感受(ID:zhjd99)。

比如,提前谋划10月的中秋国庆双节白酒宴席营销方案等等。我们知道,有的酒企销售口径(非报表口径)上,下一年度的工作自当年的11月起即行展开,川酒六朵金花至少有3家酒企是此销售口径。这意味着,2025年的销售工作还有4个月左右即告结束。

以销售口径来规划年度销售工作有其必要性,比如所谓的开门红,主要集中在11月、12月、1月(或者是12月、1月、2月)。

我们理解,就今年白酒的销售情况而言,可能需要将更长月份纳入到当前进行整体统筹规划,比如时间上从2026年10月倒推,对总共16个月的工作进行统筹安排、逐一分解。

不管如何规划,核心之一是“促动销”、去库存(与之相伴的是“稳价格”),促动销、保障渠道合理利润是当前营销工作的重中之重。

在促动销、保渠道利润方面,已经有多家酒企主动出击,抢先谋划、顺势而为,有的打出了“组合拳”。这些举措分作以下几种:

一是从拓展消费场景出发,推出细分新品,保障渠道利润。比如五粮液·祝君金榜题名酒(见下图),985的美好寓意和良好祝愿,将这款产品文化意蕴拉满,堪称“升学宴第一酒”,而且这款酒的酒质也非常好。

二是从扩大消费触达面、提供购物便利出发,增加线上电商平台入口,促进产品动销。比如7月5日,茅台公布了覆盖京东、抖音、天猫等七大电商平台的共计超过160家的官方旗舰店和官方授权店铺名单。更多的授权电商平台入口,将促进茅台酱香酒的线上销售,促进渠道动销,增加公司销售量。

三是顺应消费降量、降频等趋势,推出小规格产品。比如水井坊推出了多种小规格产品,100ML、125ML等。

四是从悦己消费、轻社交出发,推出低度化产品,五粮液39度+即将推出的29度,国窖38度+即将上市的28度,水井坊也在38度基础上推出低度产品。

“只要往上摆,就会有人买”。消费者首先认的是品牌(文化),其次是度数。品牌是根本,度数是由头。

不要低估了消费者,但反过来,也不要高估了消费者(用二十年前的话说,大多数消费者不懂酒,但这恰恰是茅台逻辑——需求由消费者定义——得以成立的原因)。

消费者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样的产品吗?有的时候知道,有的时候不知道。所以,消费是可以引导和培育的,关键在于酒企是否给其提供了满意的“借口”,精准击中其还没有察觉到的“隐性需求”。

优秀的产品满足需求,超级优秀的产品创造需求。

低度白酒,正在创造需求,五粮液、国窖1573、水井坊等正在创造需求。

为什么这样说?

站在挤压竞争的角度来说,五粮液、国窖1573、水井坊等名酒上新低度白酒,此举看起来“稀松平常”,不就是降度了吗?但实则是——降维打击。

五粮液等酒企的低度酒,降维打击的是谁?谁的客群可能会被分流,发生消费转移?

当然是在“白酒食物链”中地位低于五粮液的品牌。

如果把五粮液、国窖1573品牌体系里的低度酒称作“入门级”产品,他们的“入门款”,降维打击的是高端白酒二梯队品牌的高阶产品,依此类推。

看起来,这是抢夺了别人的份额,并没有创造新的消费需求?

一个新产品,早期都是从抢夺存量市场份额成长起来的,但做着做着,增量份额慢慢也会起来。

企业都是“起而行”,“坐而论道”是机构的事。

“论道”,应该论“怎么干”,不是论“可不可以干、该不该干”,后者叫“空谈误国”,还是要多干打粮食的事。

在行业低谷期,酒企反而被(逼)激发出创新、创造精神,从各种维度去促动销、抢市场,甚至进行相关的前瞻布局,这是一家酒企优秀的表现。在白酒行业步入新的增长周期后,他们也必将迎来更好的发展。

对投资者来说,行业低谷期是观察一家公司企业文化、管理层事业心和专业素养的最佳窗口期。

白酒是一个“虎狼环伺”的行业,竞争异常残酷,管理层光有事业心远远不够,要有很好的专业素养(比如刚刚离职的白酒企业领导者,其事业心是不容质疑的)。

白酒企业一把手,分作两种:

一种是内部成长提拔,比如茅台、泸州老窖、古井贡等企业现任核心高管均属内部提拔;

另一种是“空降兵”,比如五粮液、汾酒、洋河股份等。

可以看到,这几家企业发展的都很好,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,更不是“空降兵”就不好。

现在,我们的立场很鲜明:稳市场、保市场,就是稳价格、保价格。

自即日起至2026年底或未来更长时间,酒企首要任务是“保市场”,不能丢掉市场、失去市场,被赶出市场。2013-2015年,有的名酒就失去了一些区域市场,失去市场后,重新恢复需要数年时间,并且需要付出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(这里就不点名了)。

从术的层面看,保市场第一条是产品终端能见度高,终端覆盖面大,终端点位有陈列;第二条是产品“能动”,不能好多天都卖不了一瓶酒,那样店主就不进你的酒不给你陈列面。

这里其实暗含了一层意思:多重压力叠加之下,目前头部名酒价格承压之势很难扭转,可能会反复作“箱体震荡”?

从战略上讲,厂家稳价、挺价之举永远光荣正确;从战术上讲,就当前的形势而言,“挺价”能否见效,说不好。

有酒企喊出“四个确保”,“不参与价格战”云云,喊喊口号是可以的,当真就输了。形势比人强。如果到了明年这时候,你还能这么硬气,那才牛。这些年,商家别的没学会,厂家什么样的口号都领教过了,对这样的口号早已免疫。喊几句口号不难,难的是品牌、市场要有新模式、新理念,这些年老是那几句口号,换汤不换药,“旧地图炸了自家后院”。

市场上的替代品太多了,经销商和消费者分分钟把你替换掉。“不参与价格战”,听起来多提劲,然并卵。

名酒之“量、价的动态平衡”,考手艺,何况在当前的周期调整背景下,变数和难度系数呈几何级增大。

2013-2015年的白酒下行周期,所有头部名酒均出现了价格倒挂——对,是“所有”。也就茅台酒帅的不要不要的,楞是没有降低出厂价(819元/瓶),市场在2016年下半年恢复价格上行,年底破千元。

以史为鉴,身处本轮调整周期,相信头部名酒对此早已有心理预期和预案?

该要市场的时候,保市场要紧,先下手占主动,后下手难免被动。

何时出手?不知道,再看吧。其实此文中心思想是,(出厂)价格。

(来源:酒道说酒)



上一篇:矮小的根源, 其实是孩子的脾胃! 下一篇:没有了